2025年9月20日,应重点实验室邀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宁博副教授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科学家赵云霞副研究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为重点实验室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拓宽了师生们的科研视野。全体在校重点实验室教师和研究生参会,会议由重点实验主任张慧教授主持。

陈宁博与赵云霞博士与重点实验室教师合影
陈宁博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的精准鉴定和优异基因挖掘”。陈宁博副教授专注于中国地方黄牛的起源与演化研究,他借助生物信息学大数据挖掘、细胞功能验证以及史前牛科动物古DNA时空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东亚地区黄牛的群体历史及其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在报告中,陈宁博介绍了中国黄牛复杂的遗传背景,其驯化的普通牛至少在5000年前传入中国北方,4000年前传入青藏高原东北部;他还分享了团队利用古DNA技术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部塔温搭里哈遗址出土牛骨遗存的成果,发现3750年以前青藏高原古代黄牛与东亚原牛杂交的直接证据,这一发现为史前东亚原牛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新数据,也暗示了青藏高原早期不同牛种间错综复杂的群体演化历史,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等权威期刊。

陈宁博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赵云霞副研究员围绕“猪基因组精细调控元件图谱构建及其应用”进行报告。她首先介绍了表观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然后分享了团队利用先进的表观基因组学技术,突破猪表观组学研究技术瓶颈,建立了猪组织表观组学研究技术体系的成果;赵云霞团队已精细注释到多个猪基因组调控元件和功能突变位点,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国产化猪育种基因芯片设计中,显著提高了养殖企业的种猪育种效率,实现了产学研融合,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

赵云霞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与现场师生进行热烈互动交流,耐心解答大家在研究思路、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疑问,为师生们提出了宝贵的科研建议与方向指引。
陈宁博,男,1987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畜禽遗传标记分会理事、陕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和优异基因挖掘研究,近年来深度解析了全球家牛的群体演化规律,精准鉴定了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挖掘了中国地方黄牛优异抗逆、抗病基因,开发了用于地方牛种选育的分子标记。在《PNAS》《Genome Bi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赵云霞,藏族,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 The Jackson Lab for Genome Medicine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科学家。从事猪表观基因组学研究,突破了猪表观组学研究技术瓶颈,建立了猪组织表观组学研究技术体系;精细注释了猪基因组调控元件和功能突变位点,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国产化猪育种基因芯片设计中,通过基因芯片在养殖企业的应用提高了种猪育种效率。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Genetics等杂志,主持生物育种青年专项等国家基金,入选了湖北省“楚天学子”和农业部“神农英才青年英才”。